幼儿的认知能力训练包括:注意、观察 、记忆、数字、图形、序列 、异类识别、类比等八个方面的内容。
认识是通过动作、语言活动和行为来进行的 ,认识的外部表现必须以行动或语言输出的形式出现,因此,对特殊儿童的认知训练大多是通过动作操作来完成的 。
通过感觉感知来获得认知活动的初始阶段,丰富儿童的感知能力是其主要途径。
因此 ,学前儿童的认知训练应以生命为中心,其目的在于使儿童更好地认识世界,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 ,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
认知训练活动的开展要把能力目标与生活目标结合起来,具体到学前特殊儿童的认知训练,日常开展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模仿与指令
这是儿童学习的基础 ,儿童的动作、语言、技能以及行为习惯 、品质等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模仿。
二、配对与分类
区别物体的异同是学习能力的基础,而对儿童进行配对能力的训练,目的就在于提高他们区别物体异同的能力和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能力 。
三、区分和比较
儿童通过对物品的观察从而进行区分和比较 ,促进其感知能力 、概括能力和思维推理能力的发展,对数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也为学习数学奠定基础。
四、顺序和排列
依照顺序来操作 ,或通过操作来完成根据某一标准进行的排列活动。
五、物品和功用
我们首先要让孩子了解的就是孩子经常使用或者经常见到的物品,在明白“是什么 ”之后,我们要知道“做什么用”“怎么用”,为进一步发展生活技能奠定基础 。
六 、物品归类
类别概念是儿童逻辑思维和概括能力的集中体现 ,分类操作是儿童思维发展的重要促进手段。特别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分类训练必须从儿童所熟知的物品开始。
七、命名
进行理解物体名称的训练,有助于他们懂得关于物体和动作的名称,并进而为进行表达物体名称的训练打下基础 。
在理解物体名称的训练中 ,应该首先选择孩子熟悉的物体来开始训练。
八、认识颜色
大部分时候儿童是通过颜色、形状 、大小来区分周围的物品的,颜色是三种属性中最容易辨认的一种,儿童很容易就能学会利用颜色来对物体进行分类。
通常我们让学前的孩子首先认识三原色 ,其对视觉刺激强度较大 。在进行颜色认知训练是一般是从配对归类的方式开始的,因为儿童的视觉感受和分辨颜色的能力早于听懂和说出颜色名称的能力。
九、认识形状
形状知觉是视觉、动觉和触觉协同活动的结果,在形状知觉方面 ,特殊儿童的视觉经验和视觉辨别能力不足是其不能准确认知形状的关键,在进行形状认识训练时要通过多种感官共同完成。
以爱心而育之,以耐心而教之 ,以信心而伴之,以恒心而陪之,温柔的坚持,孩子将会以成长给予你最热烈的回报!
评论列表 (7条)
分享:
支付宝
微信
2021-01-23 11:08:25
咱俩从此陌生